DF-01完成后,李太昊前往航天局。
"我们想购买一台月面机器人。"李太昊开门见山地对航天局张明说道。
张明放下手中的咖啡杯,有些意外:"你们要月面机器人做什么?你们准备登月?"
"是的,我们已经做好了登月的准备,就差一台着陆器了。"李太昊解释道,同时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们想购买航天局的着陆器节省开发时间。这是我们的改造方案,会在原有基础上加装DF-01推进系统,实现软着陆和月面起飞能力。"
张明凑近屏幕,仔细查看方案。他若有所思地靠回椅背:"确实有一台试验机,是我们早期研制的原型。不过......"
"我们经费紧张,"李太昊笑道,"钱虽然没有,但我们可以共享所有探月数据。而且,我们这次打算探测月球陨石,未来的月球陨石采矿项目,航天局也可以优先参与。"
这个条件打动了张明。一周后,一台重约200公斤的六足月面机器人被运到了公司。这台代号"玉兔-0"的原型机虽然有些陈旧,但基础性能完好。
"各位,这就是我们的改造对象。"李太昊站在实验室中央,指着眼前这台造价上亿的设备,"我们要让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具备电推进软着陆能力的月球探测器。"
工程师们围着机器人仔细检查。很快,改造方案就确定了下来:
首先是动力系统改造。拆除原有的化学推进系统,安装四台小型DF-01。其中两台负责垂直推力,两台用于姿态控制。每台推进器都配备独立的供电和控制系统,确保冗余可靠性。
他们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供电系统:展开后的太阳能板面积达到12平方米,采用双轴跟踪技术确保最大发电效率。配合高效蓄电池,可以让DF-01每24小时工作10分钟,足够支持起降和紧急机动。
李太昊调出了系统提供的控制算法:"这套深度学习模型已经在地月环境下做过上万次仿真,准确率达到99.9%。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完美地适配到我们的硬件上。"
改造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地面测试,模拟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从单个部件到整机联调,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
"最后一项测试。"李太昊看着悬挂在实验室天花板上的机器人,"模拟月球重力下的悬停。"
随着DF-01点火,淡蓝色的等离子体喷流在机器人下方形成了十字形的光芒。机器人稳稳地漂浮在空中,姿态控制系统精确地维持着平衡,就像它真的在月球表面一样。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